当我们走进苏州留园,那郁郁葱葱环抱中的,一方空无一物的小院;亦或在睡梦中醒来,回味昨夜穷尽蜿蜒山洞,豁然面对一个宛如仙境的崭新界。这些经常出现在我们平常的生活里,令人怦然一动的瞬间,皆是隐藏在空间里的秘密使然。你可曾究根问底,去思考它因何而来,如何触动到我们?
本书作者是一位身处一线的空间设计者,经年累月,阅读、游历、探究的记录。他用笔写下文字,图解思考,探究东西方空间里的那些智慧亦或是深藏在人们内心里的,对空间的原始情感。文字直白却不乏诗意,信手绘就的图画,准确又充满童真。
一些深奥的教科书中的空间原理,在书中,却如朋友聊天般真诚直白,如遇语言难以表达之处,随手拿过桌上纸巾,寥寥几笔,意尽则止。
编辑推荐
图书简介
本书以古代学者的诗词文书为主要蓝本,现代博物馆、建筑园林等为辅助资料,分四大章七十一个场景为读者解析中西方如何运用空间设计来营造和谐自然、舒适安心的园林和建筑。通过手绘还原古籍上的场景,读者可以设身处地地感受埋藏在历史里的文化与审美,并探寻现代建筑设计如何解构并运用这些元素。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古老东方的审美传统,从古诗文中发掘文人雅士如何运用花、石、草、木等自然材料构建出“方寸之内有乾坤”的庭院景观,寄托自己的情思与志向。然后将视角转向庭院营造的逻辑理念,分析其背后隐藏着的房子与自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再从人类共通的基本需求入手,分析一些古而有之的建筑景观,现代独特的艺术设计是如何迎合并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结尾则选取若干当代知名的建筑师及其设计理念,从细处入手拆解这些理念背后对美的表达方式。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古老东方的审美传统,从古诗文中发掘文人雅士如何运用花、石、草、木等自然材料构建出“方寸之内有乾坤”的庭院景观,寄托自己的情思与志向。然后将视角转向庭院营造的逻辑理念,分析其背后隐藏着的房子与自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再从人类共通的基本需求入手,分析一些古而有之的建筑景观,现代独特的艺术设计是如何迎合并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结尾则选取若干当代知名的建筑师及其设计理念,从细处入手拆解这些理念背后对美的表达方式。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你会在意石头上的青苔吗?
—— 那些陌生又熟悉的古时审美 011
一 李渔教你如何欣赏石壁 014
二 如何让平凡之物焕发魅力? 016
三 一块石头与一座山丘 018
四 时间终了处,空间浮现 020
五 张岱的“堂不层不庑,树不配不行” 022
六 松树的审美之欹斜诘屈 024
七 松树的审美之偃亚层叠 026
八 锦灰堆与拼贴艺术 028
九 何谓奔趋而来? 030
十 一首小诗引发的空间尺度转换 032
十一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034
十二 假山的透明性 036
十三 《闲情偶寄》里哥窑般的墙壁 038
十四 皴法与叠石 040
十五 珍玩如何摆放? 042
十六 东方的空间共识 044
十七 当我们“文化”了第一个陶罐 046
十八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048
十九 让庭院长满青苔 050
第二章 此时若恰好月影入眼,那是古人有意为之
—— 古时那些精心的设计营造 053
一 园林,心流触发的场所 056
二 李渔的梅窗 058
三 还原《浮生六记》里的活花屏 060
四 如何表现截溪断谷? 062
五 如何用毛笔画出笔直的线条? 064
六 园林中,石头与墙的三则关系 066
七 去时与来时的风景 068
八 消失的边界 070
九 每一个优美的名字,都暗含了一种空间 072
十 留园里,两个充满废墟感的庭院 074
十一 掇山的三种手法 076
十二 梧竹幽居亭,最玲珑的营造 078
十三 如果我是古代工匠,如何设计出斗拱 ? 080
十四 置石与身体的关系 082
十五 复思与惊燕中蕴含的古时信息 084
十六 用屏风围合的洞穴 086
十七 看得见的场 088
十八 过白,一种感官上的尺度把控 090
十九 亭,园林中的尺度密码 092
二十 如何在庭院中营造平远之境 094
二十一 折廊,视线经营的空间 096
第三章 为何喜欢临窗而坐?
—— 那些人类共通的空间感受 099
一 尺度引发的思考 102
二 空间诗意从何而来? 104
三 是什么造就了优美的生命曲线? 106
四 围坐,一种有爱的空间形式 108
五 人们为何热衷于清洁 110
六 人们为何选择冷漠? 112
七 废墟里的音乐会,为何更动人? 114
八 林间小屋,一种人类共通的空间原型 116
九 人人都爱梯形广场 118
十 如何让门像墙一样坚固? 120
十一 如何让平常之物有诗意 ? 122
十二 原始人为何热衷于把巨石竖起 ? 124
十三 森林之光 126
十四 你选择哪个角落,就选择了怎样的自己 128
十五 洞穴,人类空间感受的源头 130
十六 村庄,总在河流转弯处 132
十七 萨林加罗斯的生命力公式 134
十八 台座,让建筑脱离世俗 136
十九 什么样的广场称得上世界最美 ? 138
二十 失去一点自由,却更便利了 140
第四章 每年流行什么颜色,为何要由巴黎宣布?
—— 用东方的眼光,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建筑、文化及空间现象 143
一 路易斯·康,从不枉费一扇窗 146
二 惠灵顿社区中心对于路易斯·康的意义 148
三 如何创造有故事的空间? 150
四 盖里作品的高级感从何而来? 152
五 人类如何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创造奇迹? 154
六 索特萨斯的设计手法 156
七 从住宅到神庙 158
八 被过分神秘化的概念——建筑的时间性 160
九 隈研吾借由水或玻璃所表达的哲学理念 162
十 圣卡塔尔多墓园的三重设计密码 164
十一 建筑,始于因缘,终于熵增 166
—— 那些陌生又熟悉的古时审美 011
一 李渔教你如何欣赏石壁 014
二 如何让平凡之物焕发魅力? 016
三 一块石头与一座山丘 018
四 时间终了处,空间浮现 020
五 张岱的“堂不层不庑,树不配不行” 022
六 松树的审美之欹斜诘屈 024
七 松树的审美之偃亚层叠 026
八 锦灰堆与拼贴艺术 028
九 何谓奔趋而来? 030
十 一首小诗引发的空间尺度转换 032
十一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034
十二 假山的透明性 036
十三 《闲情偶寄》里哥窑般的墙壁 038
十四 皴法与叠石 040
十五 珍玩如何摆放? 042
十六 东方的空间共识 044
十七 当我们“文化”了第一个陶罐 046
十八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048
十九 让庭院长满青苔 050
第二章 此时若恰好月影入眼,那是古人有意为之
—— 古时那些精心的设计营造 053
一 园林,心流触发的场所 056
二 李渔的梅窗 058
三 还原《浮生六记》里的活花屏 060
四 如何表现截溪断谷? 062
五 如何用毛笔画出笔直的线条? 064
六 园林中,石头与墙的三则关系 066
七 去时与来时的风景 068
八 消失的边界 070
九 每一个优美的名字,都暗含了一种空间 072
十 留园里,两个充满废墟感的庭院 074
十一 掇山的三种手法 076
十二 梧竹幽居亭,最玲珑的营造 078
十三 如果我是古代工匠,如何设计出斗拱 ? 080
十四 置石与身体的关系 082
十五 复思与惊燕中蕴含的古时信息 084
十六 用屏风围合的洞穴 086
十七 看得见的场 088
十八 过白,一种感官上的尺度把控 090
十九 亭,园林中的尺度密码 092
二十 如何在庭院中营造平远之境 094
二十一 折廊,视线经营的空间 096
第三章 为何喜欢临窗而坐?
—— 那些人类共通的空间感受 099
一 尺度引发的思考 102
二 空间诗意从何而来? 104
三 是什么造就了优美的生命曲线? 106
四 围坐,一种有爱的空间形式 108
五 人们为何热衷于清洁 110
六 人们为何选择冷漠? 112
七 废墟里的音乐会,为何更动人? 114
八 林间小屋,一种人类共通的空间原型 116
九 人人都爱梯形广场 118
十 如何让门像墙一样坚固? 120
十一 如何让平常之物有诗意 ? 122
十二 原始人为何热衷于把巨石竖起 ? 124
十三 森林之光 126
十四 你选择哪个角落,就选择了怎样的自己 128
十五 洞穴,人类空间感受的源头 130
十六 村庄,总在河流转弯处 132
十七 萨林加罗斯的生命力公式 134
十八 台座,让建筑脱离世俗 136
十九 什么样的广场称得上世界最美 ? 138
二十 失去一点自由,却更便利了 140
第四章 每年流行什么颜色,为何要由巴黎宣布?
—— 用东方的眼光,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建筑、文化及空间现象 143
一 路易斯·康,从不枉费一扇窗 146
二 惠灵顿社区中心对于路易斯·康的意义 148
三 如何创造有故事的空间? 150
四 盖里作品的高级感从何而来? 152
五 人类如何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创造奇迹? 154
六 索特萨斯的设计手法 156
七 从住宅到神庙 158
八 被过分神秘化的概念——建筑的时间性 160
九 隈研吾借由水或玻璃所表达的哲学理念 162
十 圣卡塔尔多墓园的三重设计密码 164
十一 建筑,始于因缘,终于熵增 166